在線客服
點擊咨詢
開闊海域裸鋼樁之類的構(gòu)筑物,海水電阻率的典型值為0.25Ωm,需要的初始平均電流密度為lOOmA/mz左右(以裸鋼的 大浸濕面積計算)。連續(xù)工作一段時間后,由于形成了鈣質(zhì)沉積層,所需的平均電流密度有可能降至70mA/m2至30mA/m2之間。鋼樁的埋設(shè)部分需要的保護電流密度通常為lOmA/m2至30mA/m2,取決于具體的環(huán)境。影響保護電流密度需要值的主要因素是水流的速率、含鹽量和溫度。在河口條件下,由于水體的運動,可能需要較高的電流密度。
淡水的稀釋作用可能使電能的需要量有較大的波動,需要考慮使用自動控制技術(shù)。這種波動將導(dǎo)致使用不經(jīng)濟的保護電流,若使用的是強制電流系統(tǒng),除非整流器已充分地保護,否則將導(dǎo)致整流器過載。這個問題當(dāng)出現(xiàn)不同含鹽量的水的分層作用時會加重,因為水的分層作用可能影響電流的分布。
如果在平均水位之下的鋼樁是涂敷過覆蓋層的,電流需要量將大大降低,取決于使用的覆蓋層的類型和打樁期間受到損害的情況。例如,在圓柱型鋼樁上涂敷0.2mm厚的煤焦油環(huán)氧覆蓋層,浸濕的部分與掩埋的部分都得到充分保護時,總的保護電流密度大約為5mA/m2。實際上,通常使用的是更厚一些的覆蓋層,但是應(yīng)記住任何一種覆蓋層都會隨時間的延長而老化。海洋生物的作用通常會加速這一老化過程。為了彌補這種情況,設(shè)計陰極保護容量時應(yīng)有足夠的裕量。
如果浸沒在水下的銅或青銅之類的非鐵質(zhì)材料與鋼樁相連,就需要比以上指出的更高一些的平均電流密度。在這些情況下,需要進行電位檢查,以保證鋼的各個部分都達到了足夠的保護電位。